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在《重庆日报》发表理论文章|重庆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与应对策略

2020年12月10日 15:13  点击:[]

重庆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与应对策略

  李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面向“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时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发展格局,重庆要力争成为推动国内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动力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做好产业重构、区域合作和开放创新三篇文章。

  重庆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将重庆打造成推动国内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动力源。重庆在国内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与其他区域均具有较密切的产业链合作。重庆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方面已经具有比较优势,完全有条件将重庆打造成推动国内循环的重要枢纽。根据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重庆产业链市外循环部分占32.06%,为市外提供中间产品比例为19.58%,这为国内生产循环提供了重要动力源。重庆农村消费、城市消费、政府消费来源于市外(国内)部分比例为31.55%、32.49%、51.48%,可为国内循环提供重要消费动力;重庆资本形成来源市外(国内)部分比例为20.46%,可为国内循环提供重要投资动力。因此,将重庆打造成推动国内循环的动力源具有良好支撑条件。

  将重庆打造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受疫情影响,内陆开放的比较优势凸显出来。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重庆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积极发挥带动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严重影响下,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仍达到461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因此,将重庆打造成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现实条件和良好基础。

  重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对策略

  根据需求和市场变化,积极推动产业链重构,形成“双循环”产业支撑。基于安全考量的分工逻辑正在代替基于效率配置的国际产业分工逻辑,全球产业链将发生重构。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而言,国内产业分工将更多考量效率配置,开放度要扩大,国际产业分工将有更多安全考量。当前,对于进口依赖度高的产业,国家将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对于出口依赖度高的产业,国家将可能实施出口转内销战略。基于这一背景,重庆产业链重构有四条路径。一是融入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稳定自身产业链,面对国内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重庆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研究和试验发展等行业进口依赖度较大,也要做好配套本地化准备,或者建立国内进货渠道。二是配合国家出口转内销战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也可能面临出口转内销问题。重庆需要在国内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保障国民经济顺畅循环。三是根据重庆现有产业基础,深化国内区域之间的分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推动适应国内需求的工业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四是积极引领新需求,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

  构建内循环枢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重庆要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枢纽地位,通过国内循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是要充分利用重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将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三大城市群之间进行资源与市场交换的枢纽。二是要加强重庆与中部河南、安徽等省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扩大与中部地区的联系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循环。三是要强化与西部地区的联系,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重庆目前与西部地区省份经济联系的紧密度还不够高。重庆产业链循环所需中间产品伙伴前十位中没有西部地区伙伴。在产品市场方面,仅有陕西位列第九位。因此,强化重庆与西部省份的经济联系显得十分迫切。四是要加强与四川的经济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提速推进重庆与四川的经济合作。

  积极推动内陆开放,坚持在开放中守安全。重庆要更大力度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充分发挥内陆开放新优势,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新支撑。一是要进一步促进开放通道的互联互通,带动经贸和产业发展;强化开放平台协同联动,提升平台影响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培育打造特色突出、外向度较高的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开放领域的市场主体。二是要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支撑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扩大开放范围、深化开放层次;改善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居环境,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开放环境;围绕投资、贸易、金融、人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运输领域,探索建立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体系。三是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上一条:中心"'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地区国际产能合作与投融资研究"团队负责人周兵教授深入区县为广大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中心研究团队成员宋瑛参加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互联网+’农村商贸流通改革与发展暨第三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并作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