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团队 >> 正文

中心研究团队成员黄潇副教授就如何促进巴渝新消费接受两江观察采访

2021年01月26日 08:37  点击:[]

2021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高水平建设中央商务区等国际消费核心区,提质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加快发展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服务消费、县域消费、乡村消费,健全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升级提速势在必然,重庆必须在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上下功夫。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贯彻国家战略,落实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的具体抓手。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成员、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黄潇副教授认为,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日趋明显,消费升级的浪潮不仅会催发消费供给端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还将发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功能,是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具体包括品质提升行动、数字赋能行动、绿色健康行动、市场细分行动、国际拓展行动、场景优化行动、流通畅通行动、普惠共享行动。

黄潇认为,“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同时多向发力,具有很强创新性,符合重庆市情,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

第一,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当前,重庆的消费结构正经历着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服务并重的转变,居民关注的焦点不仅限于商品品质,更在于消费服务体验,消费的精神属性日渐凸显。为此,这倒逼消费供给端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进传统消费业态的全面提升,智慧商场、社交电商将极大丰富新零售的经营场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打造,有助于塑造“成渝地巴蜀情”的精品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成渝地区的旅游消费体验;解放碑、长嘉汇等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将城市风貌与品质消费相结合,有助于打造国际消费新高地。

第二,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促进经济新活力的需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重庆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也催生了消费新场景,培育了消费新模式;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的兴起对于稳消费、稳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消费的发展需要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创造新的增长点、促进就业,还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八大行动一方面充分融入智能化终端,大力推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不断丰富新零售业态、完善新零售支撑体系,进而不断扩大消费客体范围、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支持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

黄潇表示,实施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还需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优化消费环境。探索成渝地区高速公路小客车节假日通行费互惠减免(如消费额抵扣过路费、单向收费等),吸引毗邻地区购买力,拉动重庆都市旅游消费;并且,采取延长其他工作日时长等方式,鼓励实施周末2.5天弹性作息,增加居民消费时间。

二是加大专项支持。以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以发放电子消费券等形式,反哺回馈市民,合力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对于小微企业,进一步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本地金融机构对餐饮、文旅、商超等小微商家实行收单优惠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拓展乡村消费。加强对农村居民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返乡务工人员、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农村居民参与线上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体验。并且,还要加快健全“区(县)—镇(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提振乡村消费。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对重点消费企业以及从事新消费的小微企业经营转型升级进行精准化指导,给予企业智力支持。一方面,可通过构建涵盖各行业的专业技能人才数据库,打破“数据孤岛”,降低劳资双方搜寻成本,方便企业对接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订单式”培养,加大对重点领域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也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专业技能素养。

五是加强平台监管。新消费的重要特征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成为主流,其中,各类消费平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对消费者“杀熟”、对入驻平台商家实行“强制二选一”等现象依然存在,说明平台的经营者可能利用数据资源、算法设计等实现垄断经营,妨碍市场竞争的正常实现。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一方面要推进市场化、数字化、法制化协同监管,严格规范平台企业的数据采集使用行为,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文化宣传功能,引导平台企业增强社会责任、强化程序公开。

文章来源:两江观察

上一条:中心科研团队成员林黎副教授在重庆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以“三轮驱动”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下一条:中心科研团队成员易淼教授和刘晗副教授就2021年重庆经济发展目标接受两江观察采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