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李敬教授就共建“一带一路”重庆如何发挥“带动作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2019年11月29日 17:32 林黎 点击:[]

作为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陆海新通道的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如何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发展路上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的殷殷嘱托。1128日,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就此接受了光明日报光明智库栏目的采访。

针对“重庆深入融入‘一带一路’,优势在哪里,挑战有哪些?”——李敬教授认为,近年来,重庆充分运用内陆地区陆路通道在节约运输时间方面的优势,加快构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内陆比较优势产业体系,为重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产业支撑。此外,重庆还具有体制优势和良好生态优势。同时,重庆也面临不少挑战。从外部条件看,“一带一路”通道基础设施和关检等服务功效不够强。随着中欧班列增多,部分口岸的基础设施容量不足。东盟各国交通基础设施普遍薄弱,路段缺失、衔接不畅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海关监管需纸质单证放行和结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一体化管理和互认机制,影响通关效率及通关便利性。从内部条件看,重庆开放产业体系竞争力不够强,出口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此外,重庆对外经贸人才比较匮乏,制约了对外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

针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重庆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李敬教授指出,一方面,重庆已初步建成“水、陆、空、铁、信”五位一体的国际性枢纽通道。除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通道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通道缩短了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距离。另一方面,在内陆开放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目前建立了由保税港区、综保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组成的内陆地区综合大口岸体系,已覆盖机场、铁路、水运等主要枢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开放平台,探索形成了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等创新典型案例和全国首创制度,引领陆上贸易规则制度创新。高端产业要素在这里聚集,逐步构建起面向全球、集聚现代要素的开放产业体系。

 “针对地处内陆的重庆,发挥‘带动作用’是否有瓶颈,如何突破”——李敬教授提出,重庆在发挥“带动作用”方面,面临两大瓶颈。一是陆上贸易规则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制定陆上贸易便利化的核心规则。要以现有海上贸易惯例和规则为参照,构建陆上运输规则、通关规则和金融规则三大核心规则。要建立陆上贸易规则国际磋商机制,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积极推动与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世界海关组织等国际机构、行业协会和智库的合作,推动建立统一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二是国际多式联运瓶颈。重庆在国际多式联运规则、标准、市场主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下一步,需从五方面入手:建立共建合作机制,建立多式联运服务标准,引领多式联运规则创新;打造多式联运服务产品,推动多式联运单证标准化;建立跨界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运营主体整合运输资源能力和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现代化多式联运经营人孵化基地;积极破解国际多事联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针对“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重庆从何处入手?在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又该有何作为”——李敬教授认为,一是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通道资源要素,加强口岸间的联动。二是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和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加强开放经济体系建设,建立要素配置全球化机制。四是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等,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条:李敬教授应邀出席重庆经济年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下一条:中心与(日本)名古屋大学成功联办第31届可持续发展创新国际会议及主题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