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应用经济学 >> 正文

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就如何构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接受重庆日报采访

2022年01月21日 10:33  点击:[]

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新的赶考之路,赋予了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更多的责任和使命。2022年全市两会上,来自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的市政协委员重点关注啥?提出哪些真知灼见?各级政协组织在新的一年如何更好发挥政协作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作用?如何进一步画大同心圆、扩大团结面?重庆日报全媒体推出“画出最大同心圆——政协委员专访录”,详解政协委员们的履职故事,倾听履职心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要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让重庆与世界一起精彩纷呈。

1月18日,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从科技创新、产业链重构、需求拓展、开放创新、枢纽作用、人才战略、条件改善等七个方面,就如何构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敬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庆要进一步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注重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占据关键环节,发挥双循环科技支撑。

一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提高R&D经费支出全国占比,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专利授权量全国占比要稳步提高。

二是要从产业链角度,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积极促进关键环节的补链科技创新和全环节的集成科技创新。

三是高标准建设好科学城。明确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特色发展方向,要利用战略大后方优势,着眼军工前沿基础科学与技术攻关;要利用现有军工技术基础,和地方比较优势结合,将军民融合作为重点研发方向;要利用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产业规模优势,将数字经济前沿技术作为重点突破方向。要把握科学方向,融合城市聚集,做好产业设计和科技企业培育。

四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要由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

其次,推动产业链重构,形成双循环产业支撑。对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而言,国内产业分工将更多考量效率配置,开放度要扩大,国际产业分工将有更多安全考量。当前对于进口依赖度高的产业,国家将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对于出口依赖度高的产业,国家将可能实施“出口转内销”战略。基于这一背景,重庆产业链重构有三条路径。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稳定自身产业链。电子元器件等产业进口依赖度高,面临“卡脖子”问题,重庆应当面对国内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

二是配合国家出口转内销战略。配合国家“出口转内销”战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在外需萎缩情况下,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也可能面临出口转内销问题,重庆需要在国内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保障国民经济顺畅循环。

三是积极引领新需求,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根据重庆现有产业基础,深化国内区域之间的分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推动适应国内需求的工业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第三,投资消费需双向发力,形成双循环内需支撑。重庆一方面要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引领作用。重点要激发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投资需求(高铁、城市轨道、农村道路);激活农业领域做长板的投资消费需求(农村消费、城镇化);激活民生事业筑底板的需求(各项民生事业)。

另一方面,在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重庆要发挥新阶段消费的引领作用。一要积极优化消费结构,以RCEP签署为契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实惠,以此优化消费结构。二要积极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蓄消费动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第四,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枢纽地位,通过国内循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与东部地区合作。要充分利用重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之间的良性互动,做实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三大城市群之间进行资源与市场交换的枢纽。

二是与中部地区合作。充分发挥重庆与中部河南、安徽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扩大中部地区的联系面,推动重庆、双城经济圈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循环。

三是与西部地区合作。强化与西部地区的联系,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特别要加强与四川的经济合作,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第五,更大力度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充分发挥内陆开放新优势,做好国际贸易陆海大通道,发挥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综合优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新支撑。

一是要抓住RCEP成员国间大幅关税减免带来的贸易开放重大机遇,挖掘西部陆海新通道潜能。

二是要抓住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带来的投资开放重大机遇,深化与欧盟投资合作。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改善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居环境,围绕投资、贸易、金融、人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运输领域,探索建立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体系。

三是要用好开放倒逼机制,构建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体系。要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第六,大胆创新,在全球范围聚集人才。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重庆要在全球范围聚集人才,形成人才高地,要向中央争取实施自由便利的人员管理和特殊的人才政策。制定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管理办法,给予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永久或长期居留手续“绿色通道”。探索实施外籍人员配额管理制度,为科学城内注册企业急需的外国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第七,大力削减交易成本,降低省际之间的交通成本。要积极推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特别要充分发挥金融、人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对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作用,要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健全企业间支付结算体系,优化国民经济循环的微观基础;要建立产业链金融体系,促进国际国内产业链重构;健全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作用;健全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占比;加强教育科学规划,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挥人口素质提升在促进城乡消费网络循环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上一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和中心智库团队成员李然副教授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 下一条: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参加上游新闻“政协委员当主播”栏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