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应用经济学 >> 正文

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和中心智库团队成员李然副教授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

2022年01月24日 10:08  点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两年有余,在川渝协作日趋紧密背景下,正在迈向“深水区”。

日前,川渝两会陆续召开,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都发生着明显变化。自2020年初提出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连续3年写入川渝两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这项国家战略的工作部署由最初的开好局、起好步到走深走实及至如今的向纵深发展;四川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部署也由全面推动到加快推动及至如今的全面提速。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向纵深方向发展,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将提速,双方要协同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痛难点与堵点,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高效。

从起步到纵深发展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川渝两地的协作也日趋紧密,从两地近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工作部署即可窥见一斑。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次写入川渝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工作部署均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相关建设在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出现4次,工作部署表述为全面推动。重点工作则是围绕战略定位进行规划编制、重点地区融合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等,此外还提及生态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现5次之多,工作部署为开好局、起好步。重点部署同样也是在顶层设计、交通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体制机制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做文章。

2021年,川渝两地明显更加重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建设在两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出现8次与7次之多,且开局良好成为双方共识。

当年重庆的工作部署为推动相关建设走深走实,落实规划纲要、加快合作平台落地、提速建设重点项目以及加强政策协同对接等成为当年相关建设的重点内容。四川则部署为加快推动,重点工作则在于加强各领域的川渝协同联动、抓好成渝主轴发展以及加强优势产业配套协作等。

进入2022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建设出现次数虽减少到5次,但川渝两地对相关建设的工作部署明显更加深入。

重庆表示,2022年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强全方位协同、全领域合作。规划编制、改革政策落地、合作平台建设以及合作项目实施等工作部署都加有“重大”这一前缀。四川则表示2022年要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

“2022年,在川渝两地的新要求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认为,在新的阶段,川渝两地党政交流将愈加密切、推进机制更趋完善、政策协同持续强化、社会共识广泛凝聚,增长极和动力源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迈向改革“深水区”

“进入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开始‘啃硬骨头’了。”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劲松表示,近两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搭建平台以及基础提升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进入2022年,相关建设要向纵深方向发展,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双方要协同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痛难点与堵点,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更加高效。

彭劲松认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近两年川渝两地的紧密协作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在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多个方面的紧密协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即便将遇到难点痛点,彭劲松对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持乐观态度。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要围绕经济增长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开放合作以及绿色发展改革探索等方面做好文章。”李然表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纵深发展阶段,川渝两地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一体化的商品要素市场体系,加强产业链合作,发挥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此外,李然还认为,川渝两地要加强科技合作,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双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合力作用,成为西部地区改革排头兵;强化平台枢纽建设和区域开放合作,发挥对外开放的活力作用,成为内陆开放桥头堡;加快深化绿色发展改革探索,加强生态领域合作,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则认为,当前重庆与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省份经济联系的紧密度不高,与四川的经济合作还存在较大空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发展,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也需提速推进,如此才能更好发挥重庆在区域合作中的枢纽作用,融入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并通过加强与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合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双循环国内支撑。

“重庆产业链循环所需中间产品伙伴前十位中只有两个西部地区伙伴。在产品市场方面,进入前十的也只有两个西部地区省份。”李敬表示,重庆产业链循环所需中间产品伙伴前十位中均没有四川;在产品市场方面,四川也仅排在国内第六伙伴位置,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

区域协调发展样板

实际上,近年来川渝两地在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时,还会以此为战略牵引,同步部署省内的区域发展战略。

比如重庆,近年来紧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部署之后,即是推动“一区两群”(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调发展,工作目标也是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川则表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即做强“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

川渝两地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时,均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且紧随其后提出自身区域发展战略,同步作为两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和加快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的重要一环。

“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这一要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时也曾被提出,相关规划纲要还提出双城经济圈要构建“双城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的空间格局,指出了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等发展格局以及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路径,均与川渝两地的区域发展战略相契合。

而包括现代产业体系、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等多项共建领域的政策落地,对于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以及区域内其他城市与片区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

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例,多位专家即表示,相关建设除会提升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品质以及城市影响力外,还会促进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入,促进区域内其他城市片区开发以及乡村振兴等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上一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就我市“双城”魅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下一条: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就如何构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接受重庆日报采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