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王辉博士等建议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协同建设

2020年05月13日 16:16  点击:[]

引导成渝两地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协同建设


     

     

       

【要报要点】


         

         

2020年1月3日下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会议指出,要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不高,各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应通过引导双城人口的合理流动,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构建,可以发现,通过推动成渝两地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可以有效促进成都、重庆两个中心的建设,从而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双城经济圈以成都、重庆作为核心城市,构建现代信息科技网、交通运输网,整体带动西部发展的城市集合体。所以,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城市之间的经济资源,达到目标明确、分工合理的目的,解决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引导成渝两地人口合理流动,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双城经济圈的协调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现状


           

           

1、城镇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成渝地区的城镇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核心城市发展引擎作用突出。重庆主城区已发展成为全市人口分布集中、高端要素和先进产业集聚、市场经济活跃的开放门户、综合枢纽、商业商贸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超过40%,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90%。成都市“五中心一枢纽”加快建设,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元,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和高端资源集聚功能不断增强。成渝相向发展态势初显。重庆主城向西拓展,打造重庆高新区升级版,成都跨过龙泉山,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和天府新区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成相向发展之势。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南充、绵阳、泸州、万州、涪陵、永川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支点城市快速发展,承接和传递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城市加速人口和特色产业集聚,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不断健全

成渝两地积极构建大通道,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更深层次互联互通。铁路方面,全力推进成渝高铁快线前期工作、加快渝昆高铁建设,力争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早日开工建设,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运量客运通道。织密高速公路网,加快渝遂高速扩能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成渝地区高速公路出口通道达到20个。同时,加快嘉陵江全江渠化建设,改善涪江航道条件,加快沿江城市融入“一带一路”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两地交通网不断扩大,给成都和重庆两地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动力,也可以促进双城经济圈成渝两地协调发展。

3、产业分工合作格局初显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关系,首先是由地理上相邻和产业存在互补而形成的。在总体上,这种产业分工和协作将形成三个层次:一是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合作,以及川南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前者主要以两个特大城市的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吸引周边中小城市的企业与之形成配套关系。后者则是几个中等城市之间基于互补关系建立的协作。二是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川南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合作。三是经济区域周边地区产业分工与协作。其中前两个层次的分工和协作是重点。在政策推动下,双方不断寻求产业协作模式,支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推进川渝城市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入合作、协同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助力双城经济群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镇化率、核心城市实力及与周边城市协同力、完善交通基建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因素。成渝都市圈由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为主,商业繁荣度上稳居全国前茅,但在区域联系度和经济活跃度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构建双城经济圈,应考虑成渝两地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本文从人口合理流动的角度,通过推进两地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从而促进双城经济圈成渝两地协调发展。

1、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引导高端人才合理流动

借助成渝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央企和行政事业单位功能疏解契机,发挥企业在成渝高端人才引进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动专家团队,重点学科实验室落户;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相结合,创新引进人才方式,举办各类面向成渝两地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招聘活动,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双城”,吸引成渝高层次人才以挂任职务、技术指导、外部董事等非全职形式合理流动;创新成渝高端人才管理方式,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科学编制成渝高端人才引进规划,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使高端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2、完善提升流动人口服务,保障两地人口合理流动

加快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继续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建立返乡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将流动人口纳入服务范围,落实等相关政策。加强重大疾病防治,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完善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从政策上为流动人口提供保障,使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群人口合理流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提升成渝双城协调发展能力。

3、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提升两地城镇化水平

双城经济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和就业结构的较快转变,提高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引进高技术和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从而提升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水平,遏制二者空间分异的进一步扩大; 继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护基本农田,抑制土地城镇化的过快发展,将生态建设纳入城镇化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4、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协调两地城市群城镇化水平

成渝两地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城镇化发展高协调度地区,产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现有产业主要以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服务经济为主,此类地区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高,也多为人口的流入地。协调水平较低地区,人口城镇化发展较差,本地人口较多流出,故而这些地区应注重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由此吸引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提高双城协调发展水平,能够促进重庆市和四川省两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执笔人:王辉、郭昊)



上一条:疫情不停学,中心成功举办两场“云”学术讲座 下一条:《南山智库》征稿公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