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区域经济学 >> 正文

中心副主任易淼教授接受两江观察采访,解读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01月25日 09:52  点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靠城市提升,又靠改善民生。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从10个方面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作出安排,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持续推进城市提升”“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受到高度关注。
  
  城市提升与改善民生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此,两江观察采访了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易淼教授。
  
城市提升的3个“敬畏”
  
   两江观察:政府工作报告在“城市提升”部分提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对此表述,你怎么看?
  
   彭劲松:重庆要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这3个“敬畏”就是对其内涵的高度概括。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要由历史、文化的发展来支撑, 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底蕴有机地纳入到经济增长这个动力体系当中。把这3个“敬畏”做到了、做好了,就成为新发展理念在城市提升领域的重要体现。
  
   易淼:这3个“敬畏”,体现的是一种既尊重历史又关切现实,既强调经济发展又重视文化与生态的城市发展观。
  
  以城市更新行动为例,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强调了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完善、路网改善,而且高度重视城市生态修复和文脉传承,正是 让城市提升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的做法。

  两江观察:对城市提升,你比较关注哪些“点”?
  
   彭劲松: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我认为,这体现了重庆推进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要考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一个大的发展目标中,如何提供支撑的问题。以项目为例,重庆明确提出开工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标志着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其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市更新行动的表述是“深入实施”。“深入”二字,一方面说明重庆在有序有力推进城市更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肯定还不足、还不够,还需要持之以恒加以推进,要在“有机更新”上花大力气、下绣花功。
  
   易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城市提升方面亮点纷呈、引人关注:
  
  一是强调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着重提出建设“ 轨道上的都市区”;二是强调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三是强调推动城市管理改革创新,进一步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基础设施方面,从去年的“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到今年的“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重要区别和变化在于“现代”二字。就拿“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中的TOD综合开发来说,就已经对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了现代化的新要求,要求我们把新发展理念全面准确地贯彻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
  
  同样,我也关注到“深入”二字,这是对今后城市更新行动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 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加深入地推进内涵型、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更新。

  
改善民生的关注点
  
  两江观察: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重点关注的地方?
  
   易淼:政府工作报告在这部分提到,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天比一天好。”所以,以更有效举措促进共同富裕,是我首先关注的地方。
  
   共同富裕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辩证统一,体现的是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促进共同富裕,既要促进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富裕,又要促进文化、教育等相关的精神生活富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推动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举措。
  
  以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为例。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到,“双减”不仅仅是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而是一场涉及诸多群体、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因此,强调“双减”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彭劲松:我认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提得非常好,其表述非常令人鼓舞。这其中实际隐含了两个维度的概念:
  
  一是 全方位,我的理解是从区域方面着手,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进行覆盖;二是 全周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成长、成人到老去的全过程。
  
  这样的设计是围绕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展开,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


城市提升就是民生实事
  
   两江观察:城市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是怎样的?
  
   彭劲松:推进城市提升就是民生实事,两者是密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和透彻,“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很好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3个维度:
  
  其一,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展开。比如老旧小区改造、轨道交通建设、改善城市路网等,既是城市提升工作,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其二,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充实。比如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修复城市生态、传承城市文脉等,体现了物质生活的丰盈之后,人们对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向往。
  
   其三,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荣誉感。比如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城市智管新格局等,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更加有序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让大家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加舒服、更加安全,更有归属感。
  
   易淼: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根本目标和最终落脚点。细化下来,我觉得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很好地把握住了3个关系:
  
   一是“路”与“人”的关系,通过改善城市路网来改善民生。报告中提到,要启动中心城区路网更新和停车治理专题年行动等,都很好地将城市路网改善与民生改善进行有机结合。
  
   二是“拆”与“留”的关系,为人民群众“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留下必要的物质载体和记忆空间。在推进城市更新中不能“为拆而拆”“一拆了之”,要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旧街、旧楼、旧景,要在“留”上下足功夫、做好规划,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
  
   三是“新”与“绿”的关系,在城市更新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修复城市生态、推进“四山”保护提升等,都旨在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城市生态安全韧性,为人民群众打造好宜居宜业和谐美丽家园。

文章来源:两江观察


上一条:中心研究人员孙畅副教授参加重庆日报西部(重庆)科学城基层理论调研基地授牌仪式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科”“产”“城”融合发展座谈会 下一条:中心智库团队研究人员接受两江观察专访,谈我市受益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