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应用经济学 >> 正文

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就餐饮业近况接受人民网采访

2022年04月27日 10:09  点击:[]

编者按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激活市场主体就能提升经济的韧性与潜力。近期我国疫情多点频发,餐饮业、制造业、旅游业等部分行业受影响严重,各部门密集出台了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小企业主、个体户渡过难关。

寻常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餐饮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行业。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其中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从业者面临客流量减少、房租压力大、现金流困难等多重压力。此次疫情“倒春寒”的冲击,让多地餐饮业本就不易的“回血之路”再添波折。

面对数量庞大的餐饮市场主体,从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到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企业减负重点,再到针对性纾困举措推出,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到房租减免、平台佣金减免、暂时歇业备案……年初以来,中央和各地各部门频频出手,加快为相关市场主体解“燃眉之急”。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接受人民网采访,点评餐饮业近况。

政策为企业应变卸下重担 餐饮业走出低谷仍具优势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行业等接触式消费受到了较大冲击。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大多旨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发展卸下重担,不少餐饮企业的“元气”因此得以适当恢复。

今年的这场疫情“倒春寒”,让不少“餐饮人”稍微恢复的心气儿又跌了下来。不过,大家应该相信中国餐饮业的抗打击能力,有走出“低谷”的优势条件。众所周知,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气氛浓厚,伴随疫情形势转好,餐饮市场会迎来反弹式消费,得到更快更好恢复。

我们看到,一些餐饮企业面对疫情困难转变思路,通过直接配送、加入外卖平台等方式积极转型,收获了积极反馈。但同时,也应看到对于习惯于接触性线下消费的餐饮企业来说,新兴的线上消费、创新型消费等形式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面对餐饮消费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建议政策及相关平台企业出台相应的弹性政策,如降低推广门槛,加强企业补贴和费用减免等。




 

 



上一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在重庆日报发表理论文章《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可从三方面着力》 下一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接受两江观察采访,解读重庆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

关闭